本网讯(文图/杜明珠)在数理文化节热烈开展之际,我院于第8周实践周期间精心举办了两场“数理大讲堂”专题讲座,特邀乐山第七中学张燕老师、乐山第一中学岑雪莲老师两位校外资深教育专家,为2023级、2024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带来精彩分享。此次活动将实践周的教学要求与数理文化的弘扬深度融合,通过一线名师的实践智慧,拓展了数理文化的育人维度。
10月30日,张燕老师以《立规矩、抓行为、养习惯:班主任的基石与艺术》为题,从班主任工作的实践角度阐释了数理文化中的“秩序之美”。张老师通过27年教育生涯中积累的真实案例,向同学们展现了教育工作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行为习惯与思维模式的系统塑造。她强调,建立规则、培养习惯的过程,正体现了数学教育中严谨有序、逻辑分明的特质,是将数理文化中的理性精神融入育人实践的重要途径。

10月31日,岑雪莲老师在《一场温暖的修行——数学教师的成长密码与幸福之路》讲座中,进一步深化了数理文化的实践内涵。她提出的“深度、广度、精度”三维成长路径,不仅是对数学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更是数理文化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展现。岑老师指出,数学教师要在深度上打通学科脉络,在广度上拓展跨学科视野,在精度上锤炼教学技艺,这种全方位的专业追求,正是数理文化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精神的生动体现。

这两场讲座作为实践周的重要环节,创新了数理文化的传播方式。通过将抽象的数理思想与具体的教育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数理文化不仅存在于公式定理中,更蕴含在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里。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对未来的教师职业有了更立体的认识,对数理文化的理解也从理论认知延伸到了实践感悟。
本次“数理大讲堂”与实践周的有机结合,是我院创新数理文化育人模式的重要尝试。未来,学院将继续探索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育人路径,让数理文化在实践土壤中生根发芽,为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和深厚文化素养的新时代教育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