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建立了以国家奖助学金、校设奖助学金、社会捐资奖助学金、生源地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为主的奖励资助体系,基本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问题,然而经济资助不能从根本上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为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素质不够高、人际交能力不太强、社会适应能力一般等问题,达成帮困扶志、助学立人的目的,特制定乐山师范学院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计划。
一、工作思路
以经济资助为基础,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思路,实现从单一经济资助模式向经济资助与能力帮扶相结合的模式转变。
二、实施对象
实施对象为我校全日制本、专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三、计划目标
学校目标:实现资助模式的转变,将传统的“经济资助”模式转为“经济资助”与“能力帮扶”相结合的模式。
各教学院目标: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需求,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计划,结合本学院特点开展综合素质能力提升活动。利用小老师搭建学生互动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心理素质。
学生目标:达到学习目标明确、专业能力提升、心理素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增强的目的。
四、计划内容
实现“一个目标”:全面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目标。
构建“两种学习”:借助互联网的“线上”学习;通过教师指导的“线下”学习。
落实“三方合作”:由学校、教学院和小老师合作完成。
提高“四项比率”:等级考试过级率、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率、社会实践参与率、就业率。
抓好“五种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心理调节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适应应对能力、职业发展能力。
搭建“六个平台”:提供专业发展状况和人才需求的服务咨询平台;建立校、院、班三级心理疏导平台;提供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平台;提供专业技能竞赛平台;提供校内外勤工助学实践平台;提供校内外实习平台。
五、成立领导小组
(1)建立校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学生资助工作的学工部领导任组长,资助中心老师为成员,对各教学院开展的活动给予支持并进行考核。
(2)各教学院成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计划工作小组,以教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任组长,辅导员、学生党员代表和学生干部代表为成员。全面指导并具体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提升方案。
六、主要措施
(1)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一是要构建校、院、班三级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各学院由一名辅导员兼任心理健康老师,在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主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二是充分利用我校现有资源,邀请朋辈心理咨询室专业人才,积极组织开展相关的心理辅导座谈会。三是建立“早预防、早发现、早控制”的预警机制。四是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个体与团体)辅导、谈心、325心理健康月等活动。五是通过励志教育、榜样引领来树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标杆,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立、自强及自助意识。
(2)提升沟通、组织能力。
学会了解与沟通,对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很重要。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到新的环境之后,因其自卑的性格容易封闭自我,不懂得如何在人们面前展示自己,以及欠缺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和技巧。因此应当积极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学院、学校的各类活动,在活动中把自己置身于人际交流的大舞台,不断地提升自我。一是积极开展素质拓展,通过团队合作,提升他们学会沟通交流能力。二是建立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组建的学生社团,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潜质、激发自己的能力。通过组织并参与服务社会、帮助他人的爱心活动,体会助人的乐趣,发现自己价值,提升自信心。
(3)加强专业技能培养。
大学生只有掌握一技之长,才能解决自己的谋生之道。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生活和人际关系相对封闭,主要精力常常集中在学习上。因此,要加强引导他们将重心转移到专业技能上,与此同时,各教学院应多开展专业技能等竞赛活动,提供更多的专业比赛平台,并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有助于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就业竞争力。
(4)加强社会实践的锻炼。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在大学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步入社会进行社会接触,是每个大学生必须要上的一门课程。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担任班级、学院、学校学生干部,在实践中锻炼、在锻炼中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增强自信心。一是选拨困难学生担任学生干部,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让他们更多的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二是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勤工助学机会。勤工助学岗位不仅可以帮助困难学生改善经济状况,更为他们提供与人交流、接触社会的平台和机会。
(5)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一是通过讲座、培训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从而合理规划职业未来和确定人生方向。二是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职业前期档案,有助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审视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养成规划意识。三是建设专门的信息渠道,来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自己专业未来发展状况的需求。
(6)加强毕业生感恩诚信教育。
重视感恩实践,将学校公益活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与感恩教育相结合,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学雷锋活动、青年志愿者等感恩系列活动,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培养感恩意识。
七、明确职责,监管并举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计划工作领导小组是计划的具体组织者,各教学院小组成员是计划实施的具体指导者,每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计划的实施者和受益者,每个群体都具备相应的职能,肩负一定的责任。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学校不定时的对各教学院的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专业课程成绩、等级考试、资格证书考取、就业情况等为依据,鼓励先进,督促后进,以实现帮困扶志、助学立人的目的,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
学生处
2017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