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魏艺文):怀揣梦想,绽放异彩 ——积极向上的人生画卷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8日访问量:


魏艺文,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康复学院2021级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汉族,共青团员,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 “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13项;专注学术发展,主持省级红色专项挑战杯项目“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铁道兵精神”结题并获得省级三等奖、主持校级创新创业项目“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支持服务”并结题、主持校级挑战杯项目“特殊教育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现状研究”并结题;钻研专业技能,“APKU儿童康复校园杯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言听赛道二等奖”、“四川省大学生盲文阅读和书写比赛(大学生阅读组)三等奖”等40余项荣誉;甘于奉献进取,累计志愿服务学时150小时。

怀揣梦想,绽放异彩

——积极向上的人生画卷

生活宛如一幅绚丽的画卷,在时光的笔触下缓缓铺展。每一个崭新的日子,都是一抹斑斓的色彩,等待着我们用心去描绘。而大学生活,无疑是这幅画卷中极为重要的篇章,是筑梦路上的关键阶段。

我与特殊教育专业的缘分,始于高考志愿填报时的一次偶然搜索。深入了解后,我被这个集专业技能、育人情怀和学科素养为一体的专业深深吸引。怀揣着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我填报了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就此踏入大学校门,开启了一段熠熠生辉的成长之路。

一、梦想初定,专业引航

“残疾不是个人原因,而是社会原因。”特教专业启蒙时,段玄峰老师的这句话在我心中泛起层层波澜,让我深刻意识到特殊教育专业的意义在于消除障碍、构建融合社会。这更加坚定了我在特教之路上前行的决心,也让我明白,必须扎实学习知识、钻研专业技能。

每一年开学,老师们都像辛勤的园丁,将教育的种子播撒在教室里,播撒在我们的心田。在专业课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逐渐掌握了各类教学方法、特殊教育专业技能和特殊儿童康复技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茁壮成长。

经过一学年的努力,我成功进入特殊需要儿童康复中心融合教育教学支持小组。在这里,我学习前沿的科研知识,研究核心文献,深入学习个别化教育。随着基础知识日益牢固,我迎来了第一名学生——一名轻度智力障碍儿童。从观摩优质课、写反思、小组讨论探究,到评估及IEP撰写,再到李秀老师的指导反馈,我在摸索中开启了自己的第一堂课《四时田园杂兴》。尽管初次授课紧张又生疏,但在老师和学姐们的帮助下,我不断成长,教学技能、个别辅导技能与助教协调能力都得到了优化。我关注学生的需求和个性特点,设计了“游戏竞赛教学”与“代币强化制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升华情感。我还积极与家长交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从失望贬低转变为期望赞扬。在康复中心两年的学习与实践,让我成为了学生喜爱、家长信任的“魏老师”。

特殊教育学院的专业课程和儿童康复中心的实践经历,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三下学期,“APKU校园杯”儿童康复教育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行,我报名参加言语听力康复赛道。面对上百人的激烈竞争,我毫不畏惧,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言语康复知识,反复练习发音教学方法、词汇句子教学策略,优化语言评估手法。在李燕老师和杨鹃老师的指导下,我精心打磨参赛视频与康复技法,最终脱颖而出,前往深圳参加决赛。决赛现场抽题,只有10分钟准备时间,但我凭借扎实的训练和稳定的心态,出色完成言语康复示范,回答评委问题,赢得肯定,获得二等奖。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院的栽培和老师的指导。

二、学术星辰,璀璨征程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大学期间,学术成长如同一颗幼苗,在知识与探索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大一时,兰芹老师邀请我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我组织三位同学组成小分队,共同思考研究方向、打磨项目作品,“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支持服务”获得校级立项并顺利结题。大二上学期,我作为负责人主持挑战杯项目“特殊教育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现状研究”,历经申报、调查、答辩、结题,最终获得一般立项并完成结题。

大二下,兰芳老师邀我组织团队参与第十七届红色专项挑战杯。当时正值期末,我一边备考,一边思考项目开展。最终确立以乐山铁道兵精神为调研主题,组织韩朝阳、杨霞、欧阳思红三位同学,在兰芳老师指导下开启红色之旅。有了前期经验,这次项目开发我更加熟练稳重。红色专项包括论文和视频,我们通过广泛搜集资料、实地考察拍摄、后期剪辑配音、论文撰写修改等流程,完成了6000字的论文报告和5分钟的视频素材,展现了铁道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血拼搏精神。

三、奉献担当,校园守护者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抱着这样的班级管理理念,我连续三年担任班长,尽心尽力为同学们服务。我积极解决同学们的问题,关注大家的学习生活状态,及时通知学科竞赛、奖助学金评比等信息,还以身作则鼓励大家参与,带头组织班级参加辩论赛、运动会、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徐梦婷同学参加师范生技能大赛备赛压力大,我作为班长和朋友,时常鼓励关心她,最终她取得了理想成绩。每学期我会开展期末总结会,举办“积极在校抗疫情”趣味班会,带领班级在趣味运动会、三班打擂大赛、“班级风采大赛暨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奖。

在学院,我负责晓声融合部门心理小组,举办乐山师范学院聋人大学生“榜样的力量”视频大赛,树立聋人榜样。在积极分子成长中心,我是党建宣传部干事,撰写宣传稿、更新党建动态。在资助中心,我是资助宣传大使,宣讲资助政策。参与学生工作,让我收获了能力的提升和珍贵的回忆。

四、公益之辉,志愿实践忆

“乐为公益献微身,志愿精神映世尘。善举如星辉暗夜,人间处处有温醇。”2022年7月,我参与“峨边彝族自治县融合教育发展现状”主题调研工作服务,随团队调研峨边彝族地区义务阶段融合教育现状,了解适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师资、资源教室建设等情况,提出支持建议,完成新闻报告和调研报告撰写。之后,为庆祝建党101周年,我和小组成员赴金口河区铁道兵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学习铁道兵“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的精神,铭记先辈的付出。

2022年8月,“四川农信杯”四川省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五届特奥会开幕式招募志愿者,我主动报名。乐山师范学院等单位召集110余名在校学生和5名手语老师参加表演,其中约40%为听障人士,还有各地的盲人歌手、艺术团等。尽管烈日炎炎,志愿者们热情不减。从20号开始,演员们在体育中心排练舞蹈,在手语老师的帮助下,听障学生和普通学生默契配合,只为呈现最佳舞台效果。

2023年10月,乐山师范学院承办四川省农村特殊教育学校县级骨干教师专项培训,我担任学生志愿者。志愿服务期间,我给老师发信息、通知邮件,沟通相关事宜,解决问题。7天的培训里,我和其他志愿者负责签到、课程记录、拍摄照片、录像、积累素材、剪辑视频,准备茶水水果,做好后勤保障。

此外,我还参与了多项志愿服务,如四川省“国培计划”特殊教育学校智障生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志愿服务、四川省“国家通用手语、盲文进校园”手语大赛手语翻译等,累计参与20余项,志愿学时达150小时。

我始终牢记“弘毅自强、笃学践行”的校训,践行“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怀揣特教情怀与梦想,在专业领域努力耕耘。我用实际行动展现当代大学生的新时代精神和一流素质,用热血与激情诠释职责与担当,用努力和拼搏续写人生的华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