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府君,乐山师范学院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22级本科生,汉族,共青团员。曾获国家奖学金、乐山师范学院校设综合一、三等奖学金;担任校学生会副主席,曾获“先进个人”、“三好学生”、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优秀志愿者”、“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志愿者”、“优秀社会实践报告”、“优秀工作者”、“优秀学员”等荣誉称号;曾获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西部赛区二等奖、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西南赛区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四川省本科组一等奖、四川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参与的创新创业类项目共立项两项;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志愿四川累计455个时长。
追光而遇砥砺行,沐光同行青春路
“抱朴守拙,行稳致远。”人生之路,仿若行舟,虽有波澜,却总有前行之方。恰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无论世事如何变幻,笃实之心永不更移。在大学的时光里,我始终秉持着这份笃实与坚守,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一步一个脚印地追逐梦想。每一次的尝试与探索,都是我成长的基石,让我在砥砺奋进中不断突破自我,向着心中的目标稳步前行。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初入乐山师范学院时,我便将“拼搏进取”四字刻入心间。从进校起便抓住学院学生分会招新的机会,坚定选择文体部——那里有绿茵场的热烈,亦有体育馆灯光的璀璨。从每场篮球赛举着喇叭为健儿呐喊的小干事,到独当一面的副部长,我策划了学院特色的“3+2篮球班级联赛”、院运会等活动。当看台上呐喊声如浪潮翻涌时,我忽然懂得:所谓奇迹,不过是无数双手凝聚的星火。蝉联的LUBA冠军奖杯、排球赛的决胜扣杀、学院十年校运会总分第一的荣耀,皆因我们始终坚信——团队的力量,能让平凡的沙砾筑成高塔。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肩头沉甸甸的责任,是前辈递来的火炬,更是团队托付的星光。我在大三的时候选择继续为同学们服务,很幸运地晋升到校学生会,并担任副主席一职。在这里,我始终秉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初心,积极策划并组织各类校级活动,努力让更多的同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浪潮中。在这期间,我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干部,我们携手共进,共同筹备了我校第十一次学生代表大会。为了这场盛会,我们日夜兼程,从全校同学中征集提案285项,反复研讨、筛选,最终汇总成35项提案在大会上郑重提出。会后,这些提案得到了学校各部门的积极回复与解决方案。筹备过程中,那些与主席们熬红的双眼、改过12版的会议材料,如今都化作学生代表们雷鸣般的掌声。那一刻,我明白,真正的领导力不在于指挥,而在于点燃每颗星辰,汇聚成璀璨星河。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班级这个温暖的集体中,我始终以服务同学为初心,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着自己的使命。从大一时期,作为自律委员每日为同学们打考勤,到大二时辅佐班长管理班级事务的副班长,再到大三时全面带领班级前进的班长,我在不同的岗位上不断成长,始终坚守着乐于助人、善于团结的信念。
我积极组织开展多次班级特色活动,从趣味运动会到主题班会,从学习经验分享会到班级团建活动,每一次活动都凝聚着我的心血,也培养了同学们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我深知,班级的荣誉不仅在于成绩,更在于每一位同学的成长与进步。因此,我努力做好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以身作则,激励同学们共同奋进。在这样的氛围中,班级总体专业能力和成绩始终位于年级前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始终把努力工作作为自己的准则,以踏实勤恳的态度对待每一项任务。无论是繁杂的班级事务,还是复杂的活动策划,我都全力以赴,力求做到最好。我的付出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这不仅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努力的回馈。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我收获了成长,也收获了珍贵的情谊,更坚定了我为集体服务的信念。
青春逢盛会,志愿绽芳华
“微光成炬,照见星辰” 在成都大运会的舞台上,我作为成都大运会后勤保障助理,我在物流气象处度过了淬炼成长的盛夏。从逐页核对九本档案目录到暴雨夜紧急联络23个场馆,从新津仓库清点上万件特步制服到精准录入两千份服装申领单,指尖在键盘与对讲机间织就责任经纬。开幕式彩排那夜,当烟花在成都夜空绽成“成就梦想”的轨迹,我突然懂得:所谓志愿精神,就是甘做齿轮间的润滑剂——那些与哥哥姐姐们熬红的双眼、验算数据时咬破的笔杆,终化作颁奖台上运动员胸前的星光。这场盛会教会我,最动人的青春从不仅在镁光灯下,更在保障台后每一份缄默的坚守里。
“奉献于无声处,成长在细微间。”大学三年,我投身各类志愿服务,从校园活动到社区帮扶,从赛事保障到公益项目,每一次奉献都让我收获成长。在服务中,我学会了耐心与担当,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力量,也感受到被需要的温暖。这些经历让我明白,青春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梦想,更在于为他人点亮希望,为社会增添温暖。真正的奉献从不在云端,而在泥土里扎根时掌心的温度。如今回望,最好的收获不是奖状上的烫金文字,而是骨子里长出的责任感,与眼底永不熄灭的微光。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实验室的玻璃窗上,常映着凌晨三点的星光。从大一起,示波器的绿光便成了我最熟悉的夜灯,焊枪尖端的星火在电路板上勾勒出青春的轨迹。那些与32单片机较劲的深夜,面包板上的跳线犹如藤蔓缠绕梦境。直到大二暑假,四张奖状如约而至,但比奖状更闪耀的,是与队友共度的七百二十个晨昏。面对技术难题时的焦头烂额总在激烈讨论中化为灵光;从陌生到默契的蜕变,让团队凝聚成破晓前最炽热的火种。
回望来路,通宵调试的焦虑、赛前争执的泪光、共享泡面的嬉笑,早已熔铸为生命的齿轮。曾以为竞赛是孤独的攀岩,直到遇见这群“家人”——有人在我焊错电路时重绘布线图,有人发着高烧整理申报材料,有人在决赛前夜塞来“护身符”般的咖啡糖。当领奖台的背景乐响起时,我突然懂得:真正的成长,不是独登绝顶,而是与众人将荆棘踏成花路。那些被电烙铁点亮的深夜,终化作星河倾泻于破晓,而实验室窗台那盆蔫头耷脑的绿萝,已在某个清晨悄然攀上奖状的金边。如今,我怀揣这份归属感与团队赋予的力量,继续在逐梦路上披荆斩棘。那些与星辰共舞的夜晚、指尖跃动的焊火、队友眼里的星光,终将以青春为墨,在未来的图纸上续写属于我们的荣光。
“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回望来路,那些在实验室焊枪下跳动的星火、在体育馆的呐喊、在大运会场馆缄默的守望,都在诉说着同一个真理:青春最美的姿态,是躬身入局时的笃定,是暗夜独行时的坚守,更是与同路人共执火把时的相视一笑。此刻站在大三的渡口,我听见未来在召唤——那里或许没有预设的赛道,但三载春秋教会我的,从不是如何追逐光芒,而是如何让自己成为光源。愿永葆这份“沙砾筑塔”的勇气,在时代的浪潮中,与万千青年并肩,以青春之名,铸就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星河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