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不唐捐敢担当履践致远赠山河
陈莲瑛,汉族,中共预备党员,乐山师范学院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22级本科生。现任院级组织主席团成员、沫若学院理工卓越班班长等职务。获国家奖学金、乐山师范学院校设综合一等奖学金、沫若一等奖学金。荣获乐山师范学院优秀传媒工作者、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积极参加学科竞赛,获202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四川赛区)一等奖、四川省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二等奖2项,累计在"互联网+"、"挑战杯"等赛事获省级奖项7项。科研方面主持国家级大创项目2项、硕士育苗点项目1项,参与课题6项。已申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获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科技论文4篇。
荀子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人生如登山,需以跬步丈量山河;理想如远帆,当以担当破浪前行。大学之道,在于以学致用、以行践知,更在于以责任为基、以信念为舵。从课堂到实践,从书本到社会,唯有以积累为阶、以创新为刃、以担当为旗,方能在时代的浪潮中书写无愧于心的答卷。
以积累为阶,以创新为刃,方能破茧成蝶
荀子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从进入大学,我就开始理性规划未来,意识到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我学会了不断充实自我,开拓探索,从课堂到实践,从书本到社会,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我明白每一次的努力积累都将成为未来的宝贵财富,因此在大学生活中,我努力学习,积极参与各类活动,不断锤炼自己,为未来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入了创新创业训练中心后,我得到了老师的倾心帮助和师兄师姐的引领和指导。在他们的指导下,我积极参加了智能车的校赛和省赛、电子设计大赛等专业比赛。在这些比赛中,我不仅锻炼了意志,还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合作,我学会了有效沟通与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些宝贵的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学习生活,也为我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学好本专业课程的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充实自己,拓展知识面,提升实践能力。我积极考取了普通话、英语四级证书,参与了心理微视频大赛、寝室美化大赛、SYB培训等活动。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学习生活,也锻炼了我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深知只有自身足够强大,才能更好地为他人服务,才能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坚定的底气和自信。
王阳明言“人须在事上磨”,创新创业的征程恰是对此的生动诠释。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从零开始学习创新创业基础知识。起初,我感到迷茫与无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变得勇于提问,积极阅读学术书籍,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老师的引领下,我参加了诸如“互联网+”等创新创业类比赛,通过与团队合作,我不断学习和成长,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申请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AIGC的实验室元器件分类管理系统》、《基于深度学习的手语识别器》也获得国家级立项。正是这些许许多多的竞赛、项目研究的紧迫感开发了自己的潜力。正如古人凿壁偷光、囊萤映雪,今日青年更需以点滴积累构筑专业底气。当手语识别准确时,我不仅看到了技术的价值,更找到了专业扎根现实的坐标——这或许便是“履践致远”的真谛:以跬步之积赠山河,以担当之心赴山海。
以责任为基,以协作为桥,方能厚植格局
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承担学生工作是学生锻炼自身能力、拓展技能和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自我入校以来,我就积极参与学生组织,逐步担任不同职务,从大一的AI之家宣传部干事、校公寓干事到大二的AI之家负责人、辅导员助理。即使在大二时就提前晋升为负责人,我也毫不畏惧压力,以兢兢业业的态度迎接挑战。我深刻体验到身兼数职的辛劳和工作与学习平衡的不易,但同时也从中获得了忙碌但充实的乐趣,因为我能够认真学习和不断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以身作则,积极配合各项工作,把大局放在首位,踏实地做好每一项任务。我学会了团队合作、时间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了自己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那些为集体荣誉倾注的心血,终将化作人生路上“赠山河”的底气。
以信念为舵,以感恩为帆,方能行稳致远
塞涅卡说:“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在乐山师范学院的岁月里,恩师的指点、同窗的扶持,让我深刻领悟:人生的海拔从不取决于孤军奋战,而源于无数善意托举的高度。面对质疑时,我选择以行动代替辩解;遭遇困境时,我坚信“功不唐捐”的力量。那些曾经照亮我们的星光,终将成为我们照亮他人的灯火。
站在时代的分水岭上,有人困于“内卷”焦虑,有人迷失于“躺平”幻象。然纵观历史长河,从墨子躬行践履的“兼爱非攻”,到林觉民“为天下人谋永福”的绝笔;从邓稼先隐姓埋名铸就国之重器,到当代青年在乡村振兴中扎根田野,真正的奋进者永远以担当为剑、以实践为盾。愿吾辈青年皆能如《离骚》所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功不唐捐之志开拓人生疆域,以履践致远之心馈赠万里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