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黄秋雨):多项式成长之路:在挑战中绽放青春光彩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4日访问量:

多项式成长之路:在挑战中绽放青春光彩

黄秋雨,女,汉族,共青团员,乐山师范学院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网络工程专业2022级本科生。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乐山师范学院校设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军训“优秀学员”、“优秀寝室长”;第九届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CCPC)国赛铜奖、网络技术挑战赛西南赛区三等奖、第十五届蓝桥杯四川赛区一等奖、第十六届四川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银奖、第20届百度之星程序设计大赛省赛银奖、“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天梯赛”“华山论剑”组省级三等奖;围绕“烯冷智控——高效散热技术提升”课题开展研究,获“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省级铜奖、四川省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级铜奖。

“当代码成为丈量世界的标尺,青春便有了无限可能的坐标。”作为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我始终以“技能创新为剑,社会服务为盾”,在专业学习、科技竞赛、科研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多元象限中求解人生方程。两年间,从ACM实验室的算法菜鸟到站上国家级领奖台的团队核心,从石墨烯电池项目的探索者到乡村教育的播种人,我用奋斗定义青春,以责任诠释担当,在时代的坐标系中勾勒出属于技术青年的成长轨迹。

小时候,我的梦想并不像现在这样清晰,但那种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却早已深植于心。记得那时,家里的一台老旧电脑成了我最亲密的伙伴。每当看到屏幕上跳动的代码和程序运行时神奇的效果,我总是充满好奇:这些看似简单的字符,为什么能让机器“听话”?为什么能创造出如此多的可能性?那时的我,虽然不懂编程,但心中已经埋下了一颗种子——我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用代码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世界。初中时,我第一次接触到了编程。当时,学校开设了简单的信息技术课程,老师教我们用Scratch制作小游戏。当我第一次看到自己设计的角色在屏幕上动起来时,那种成就感让我兴奋不已。从那时起,我开始自学一些简单的编程语言,比如Python。虽然当时的代码写得稚嫩,甚至常常出错,但每一次调试成功后的喜悦,都让我更加坚定了对编程的热爱。进入大学后,我正式踏上了编程与技术的追梦之路...

破茧:从二进制森林到图论星辰

初入ACM集训队时,我曾在动态规划与贪心算法的迷宫中屡屡碰壁。当队友们讨论“网络流建模”时,我连基础的DFS(深度优先搜索)代码都需逐行解析。第一次校内选拔赛的失利,让我在实验室的玻璃窗前静坐至凌晨。但这份不甘化作破茧的动力——制定“三阶训练法”:早晨研读《算法竞赛进阶指南》,午后刷题20道夯实基础,深夜复盘错题构建思维导图;将食堂排队时间转化为“移动课堂”,手机备忘录里存着100多道经典算法模板;三个月内达到Codefoce1200分,整理出几十篇解题笔记,完成从“代码搬运工”到“算法探索者”的蜕变。

在2023年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CCPC)国赛现场,我们与清北、浙大等顶尖高校选手同台竞技。团队面临一道涉及“多源最短路径问题”的压轴题,我与队友组成“黄金三角”,构建图论模型,将问题抽象为带权有向图;设计出“动态规划+状态压缩”的双层优化框架;通过位运算将空间复杂度从O(n²)压缩至O(n)。历经5小时鏖战,当屏幕跳出“Accepted”的瞬间,我们排名进一步上升,荣耀跻身铜牌区——这是我校在该赛事中第二次斩获国家级奖项。通过ACM训练形成的算法思维,帮助我在蓝桥杯等赛事中取得突破。

淬火:技术利剑与创新盾牌

为了更深入地掌握网络技术,我决定考取华为HCIP网络专家认证。备考期间,我每天坚持学习6小时以上,反复练习实验操作,最终以高分通过考试。随后,我又考取了昇腾人工智能技能认证和1+X中级证书,进一步提升了专业技能。

大二那年,我加入了“无人机石墨烯电池”项目团队,担任负责人。我们团队的目标是解决无人机电池的散热和续航问题。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反复调整实验方案,我们成功设计出一种新型电池结构,显著提升了电池性能。该项目在“建行杯”四川省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和“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荣获铜奖,并申请了两项实用新型专利。

扎根:代码之外的责任象限

大学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责任感和社会意识的舞台。作为班长,我积极组织班级活动,带领同学们参加“坚定理想信念”微视频征集大赛,并荣获三等奖。作为学院易班站长,我带领团队策划了多场大型活动,如模拟招聘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等,新闻稿多次登上今日头条,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我始终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我参加了“星耀乐山”关爱孤独症儿童活动,为孩子们带去了温暖和欢乐。此外,我还参与了“国之栋梁,圆梦行动”公益项目,为困境儿童捐赠了公益金。这些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帮助他人不仅是责任,更是一种幸福。

提升内涵,追求卓越。在思想方面,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参加了团校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并顺利结业。目前,我已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并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在文体活动中,我也努力展现自己的风采。军训期间,我被评为“优秀学员”;在学院篮球赛中,我与队友们共同努力,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这些经历不仅让我收获了友谊,也让我学会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三年的大学时光,让我从一名懵懂的新生成长为一名全面发展的技术青年,那些在实验室通宵调试的星光、在赛场倒计时归零前的绝地反击、在田间地头挥洒的汗水,共同构成了我的成长函数。获得的奖项与证书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跑线。未来,我将投身人工智能安全领域,探索联邦学习与区块链技术的融合应用,让技术创新成为守护数字时代的盾牌。

多项式成长的最优解

童年的梦想,像一颗种子,经过岁月的浇灌,终于在青春的土壤中生根发芽。从那个对代码充满好奇的孩子,到如今站在技术前沿的青年,我始终相信,梦想是指引我前行的灯塔。而现在的我,正以代码为笔,以责任为墨,在时代的答卷上书写属于技术青年的赤子之心。这,便是我的“多项式成长之路”——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坐标系中,解出一道属于自己的“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