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琪,汉族,中共预备党员,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动植物检疫专业2022级本科生。2022年入学以来,始终以“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为准则,在学术科研、学科竞赛、学生工作及志愿服务中全面发展。学业成绩连续两年位列专业第一,获2022-2023、2023-2024年度校设综合奖学金一等奖;参与省级竞赛获铜奖3项、校级竞赛奖项2项,设计外观包装专利1项;主持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担任班级班长、校团委组织部部长、党建分中心组织部副部长等职务,获“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三好学生”等校级荣誉称号6项,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50余小时。
破土成荫,向光而行
道路下不断前行,努力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荫。2022年秋,我怀着对生命科学的敬畏踏入乐山师范学院,在动植物检疫专业的土壤中埋下理想的种子。两年时光里,我以勤勉为犁,以创新为刃,在思想淬炼、学术深耕、科研突围与社会服务的
一、思想——政治思想明方向,信仰如磐向未来
作为一名共产主义青年,在思想上始终保持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党的忠诚。我深知,思想的高度决定行动的深度。入学以来,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时刻关注国家大事,学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我坚信,理论只有与实际向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指导作用。经过党组织的考验,我现已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积极参与青春团校、党日活动等,不断改正自身缺点,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
我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以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为重,弘扬社会主义的优良风尚,秉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无论是日常的学习生活,还是参与社会实践,我都努力以身作则,力求通过自己的行动为周围的人带来积极的影响。我始终坚信,信仰不仅是心中的灯塔,更需用脚步丈量、用双手践行。
二、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少年当有凌云志,不负韶华争朝夕。自入校以来。我怀揣着对知识的无限渴望,日复一日地在学术的海洋中遨游,孜孜不倦地汲取着每一滴养分。我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做最专注的听众,努力记录下每一个知识的火花。课后,我勤奋求知,反复咀嚼课堂上的每一个知识点,将它们内化为自己的智慧。自入学以来,连续两年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获校设综合奖学金一等奖,并荣获“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荣誉称号。
在求知的道路上,我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为探索学科前沿,我主持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高能物理处理对竹纤维理化特性和纤维特性的影响研究》,带领团队完成竹纤维改性实验,共同撰写实验报告,为竹材资源化利用提供数据支撑。这些扎实的积累,让我在科研与竞赛中有了厚积薄发的底气。
三、科研——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竹,是乐山的常见植物,却也是我科研路上的“破局之刃”。我深知,科研竞赛不仅是知识的较量,更是意志与智慧的磨砺,是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舞台。初涉竞赛,我便以参与者身份加入四川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从选题的确立到资料的搜集,从逻辑的构建到实践的探索,每一步都凝聚着我们的心血与汗水。最终,项目团队在省赛中荣获铜奖。而在挑战杯的舞台上,我争做敢于梦想、勇于实践的探索者。作为核心成员,我与团队一同聚焦创新实践,进行实地探索,项目在校赛中脱颖而出,荣获校级三等奖。这次经历,不仅让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答辩特长,更让我深刻认识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坚持与毅力则是通往成功不可或缺的钥匙。
每一次竞赛,都是一次成长的飞跃。在这过程中最宝贵的是我学会了如何在压力之下保持冷静,如何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如何在失败之后重新站起。这些经验,如同一块块基石,为我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立时代潮头,颂时代新风。我力求为校园文化的繁荣和同学们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我积极主动、热心热情投入每次迎新工作,诠释了青年担当与责任精神,让广大新生感受到温暖与关切。担任新生班助期间,我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引导数百名新生在思想、生活及学习上适应大学生活,助力更多青年成长。
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在志愿服务方面,我始终同样充满热情与责任感。我多次参与校内外的志愿活动,如社区卫生打扫、学校迎新晚会、科普馆宣讲等,累计志愿时长150h。服务他人是我成长中的重要部分,通过这些活动,我不仅学会了与人沟通,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也在奉献中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我坚信,青年学子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将个人的青春力量注入到时代的大潮中,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我积极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用检验检疫的专业角度深入田间,深入农村,深入基层。
破土成荫,向光而行。站在这,回顾过往,我的逐梦之路充满了坚毅与热忱。每一步虽微小,却步步坚实,汇聚成了跨越千山万水的壮阔旅程。展望未来,我将继续沐自强不息之精神,感厚德载物之襟袍,让梦想之舟驶向那片无垠而璀璨的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