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旅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王巧,女,汉族,1996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专业2015级2班学生。担任教科学院学生第四党支部书记以及教科学院学生发展中心主任、曾担任班长,获国家励志奖学金、邦泰奖助学金、校设一等奖学金,获2017年华文杯全国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和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2017年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儿童诗文绘画比赛一等奖,获“三好学生”、“优秀团干”等称号,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和挑战杯申报。
转眼间,这是在乐师的第三个年头了,春风拂了三次,夏日去了两遍,这些都是我青春的见证。有人说:青春是用意志和拼搏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青春是用希望和向往编织的彩虹——绚丽辉煌;青春是用执著和顽强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在这条美好的青春之路,会遇到多少翻涌的波浪,不需退让,只管收起行囊,朝着梦想,直奔远方!
在懵懂中握住希望
我是来自四川成都农村的一个普通女孩,16岁之前的人生旅途似乎没有什么精彩但也没有什么意外,一直按部就班的行进,在学校里在班级里充当的也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色,可以用“微”字来形容了,不同于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总是闪闪发光。
18岁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进入重点高中,说这是“涅槃重生”也不为过,虽说不是重点班级,可这也使我尝到了一丝丝成功的甜蜜和喜悦。高中可以说是一种蜕变,也可以说是一种成长。父母年龄的老去和皱纹的增多让我开始思考人生,该奋斗还是该将就,我选择了前者。努力学习的三年时光我从不后悔,连续三年的三好学生、较为优异的成绩使我第一次成为那个“别人家的孩子”,这三年的坚持和奋斗是我从微小变得强大的法宝,挥洒的汗水和泪水交织为短暂两天,两天的时间冲刷尽了三年的痛苦,回报了三年的付出。我知道,接下来又是一个新的奋斗阶段。
在追求中砥砺前行
炎热的九月踏进了那个在梦中出现过无数次的大学校园。有人说上大学就是一种对高中和学习的解脱。而我却不这样认为,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生。大学对于我来说不是对繁重学业的解脱,而是人生的另一种升华。所以从进入大学伊始我就有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想成为怎样的人。
作为一名大学生,怎样解释学生这一名词?我始终理解为“学生,以学为生”,所以我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任何一门课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专业成绩排名年级前三,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积极参加课题申报与研究。在此期间,除了学好专业知识外,我还积极参加科研活动,以及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在辛苦付出的背后,同时我也收获了累累硕果。
作为以后的人民教师,我深知专业技能对我有多么的重要,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与实践并用,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教师技能,利用空闲的时间参加书法培训班,参加专业技能大赛。都说心有明灯,便不会迷路,便可拒绝黑暗与胆怯。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是我从一而终的目标,爸爸和妈妈都十分的支持我,他们尚在为我而努力,我有什么资格懈怠呢?相信自己也可以成为那“神圣职业”的践行者!
在韧劲中提升自我
冰心曾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而当初的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刚刚起步的时候,用我们无悔的付出,去浇灌那刚刚萌芽的种子。从最初的不敢大声讲话、不敢上台展示到现在的侃侃而谈与从容不迫,这都是坚持学生工作的这份韧劲带来的蜕变。许多同学经常问我,你的大学累不累?我很明确的告诉大家:累!但我愿意,同时我也很享受这一份“累”,并为此感到开心和快乐!学生工作可以说占据了我大学生活的大部分空闲时间,但同时也锻炼了我的交际能力、团队精神和协调组织能力。
从大一就进入学院学生发展中心办公室工作,现在担任学院学生发展中心主任一职,协调各个机构各个部门,保质保量的完成学院的任务。在此期间,成功举行了“专业技能大赛”、组织干部培训和各个班级进行技能培训等;在参加院上学生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管理,担任班长一年半,在优良学风班打擂比赛中,我班同学团结一心,最终综合成绩排名第一,摘得桂冠,获得“先进班集体”、“优良学风班”的称号。此外,在学院举办的各项活动中,我都积极的参与,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
时光不待我,慢慢的都会成为不能够重来的过去,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定当秉持,与其惶惶不可终日,不如珍惜这只有一次的四年,恍惚中度过的大学生活,到现在却也只能感叹时间匆匆和前途迷茫,把握了时间的人回头发现的是一路的收获与经历。
生命就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道路,青春之旅你想怎样装饰和渲染?我会用自己的努力让这青春之旅开满鲜花,永远芬芳!大学还在继续,学习和成长之路却绝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