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正伟,乐山师范学院新能源材料与化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2021级本科生,汉族,中共预备党员。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黑科技”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特等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四川省银奖和铜奖、全国挑战杯四川省银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四川省二等奖。扎实开展科学研究,现已公开一项发明专利;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成功立项国家级两项并结题评审为优秀;全面发展,获得三维数字化证书、SYB创新创业培训证书、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
乘风破浪 勇往直前
大学生涯初始,我便积极投身于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我主动承担起班长的职责,这一角色不仅赋予了我荣誉,更赋予了我重大的责任。在肩负班长重任的时光里,我仿佛是一位领航者,引领着班级的航船破浪前行。我深知,领导力的真谛不仅在于指引方向,更在于激发每个人的潜能,让团队的力量汇聚成海,推动同学们携手共进。于是,我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团队建设活动,从知识分享会到团队协作挑战,每一项都旨在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合作精神。看到大家在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合作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默契,我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成就感。
在大学生活的另一片天地里,我同样留下了自己的足迹——积极投身于科研比赛的浪潮中。每一场比赛都是一次全新的探索,让我得以跳出日常学习的框架,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并肩作战。它如同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让我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在团队中发挥各自的长处,共同面对挑战。
大二那年,我与团队携手踏入了四川省“互联网+”大赛的征程,我担任了项目的技术核心,肩负起空心碳化硅微珠技术研发的重任。这是一次对未知世界的勇敢探索,也是对自我能力的极限挑战。最初,我们满怀信心地将碳纳米管与氧化石墨烯巧妙融合,并精心设计了从气凝胶微珠到多孔石墨微珠,再到包膜多孔石墨,最终转化为空心碳化硅微珠的创新工艺。然而,现实总是充满变数,初次尝试便遭遇了重大挫折。在固化烧结的关键环节,微珠内部的碳骨架结构如同脆弱的玻璃,难以承受高温的考验,频繁破碎,导致产量低下,合格率更是令人堪忧。面对困境,我们没有退缩,反而激发了更强烈的斗志。我开始带领团队,从工艺流程的每一个细节入手,到原材料的精心挑选,再到微珠表面的精细处理,进行了近100多次的实验与调整。终于,在历经数次失败后,我们迎来了曙光,实现了技术突破。这一刻,所有的汗水与努力都化作了胜利的喜悦,我们深知,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对自我极限的一次超越。
在空心碳化硅微珠项目中,我作为技术核心,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每一个细节。从最初的设计构想到遭遇技术瓶颈,再到突破难关,每一步都凝聚了我的心血与智慧。这个过程不仅让我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让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实现了知识的活学活用。
与此同时,我还积极进行期末考试的复习,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还帮助同学解决了许多专业上的难题。这种互助学习的氛围,不仅增强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也让我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掌握。
此外,我还参加了黑科技挑战杯比赛,将空心碳化硅微珠掺杂在铝基材料中,制备出超轻铝基复合材料。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能耗大、工艺复杂、时间长以及湿润性差和易团聚等难题,但我并没有放弃。我们尝试利用机械加压来解决湿润性差的问题,虽然微珠在铝材中的致密度始终难以提升,但这次尝试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创新过程中的不易与坚持。面对热压成型法的高昂模具成本和难以批量化生产的困境,我们团队并没有停下脚步。相反,我们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与尝试。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与调整,我们终于研发出了静电扩散烧结技术。这是一项充满创新与挑战的技术,它利用通电产生的等离子体,让颗粒之间产生强烈的相互作用。随着等离子体的高速运动,它能够吹散附在基体表面的气体分子,破坏氧化膜,净化颗粒表面,从而大大促进烧结过程。同时,我们结合加压技术,产生了晶界滑移和挤压蠕变等物理现象,进一步加速了烧结速率。这项技术的突破,不仅让烧结温度降低了两三百度,烧结速率提高了十倍以上,还使得能耗降低了20%—30%。更重要的是,我们成功制备出了超强铝基复合材料,该材料的性能和密度都达到了预定的标准,甚至超越了我们的期望。为了验证这项技术的可行性,我们开始在当地企业进行试用,并根据试用反馈不断地改进制备工艺。这个过程中,我们团队几乎整天泡在实验室里,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一次的尝试都让我们离成功更近一步。
随着大三学年的到来,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的号角也悄然吹响。为了迎接这场学术盛宴,我充分利用暑假时间,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培训,全身心投入到建模知识的海洋中。在培训期间,我深入学习了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特别是皮尔逊相关性和K类均值聚类法,这些方法对于揭示数据间的内在联系至关重要。同时,我还熟练掌握了MATLAB、LINGO、SPSS等相关软件,这些工具将成为我们求解数学模型的有力武器。比赛的日子终于来临,我们团队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赛场。在这三天的紧张比赛中,我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作为团队的一员,我负责提供稳定的建模环境,确保团队成员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建模工作中。同时,我也积极参与问题的探讨,与队友们共同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我们针对自动定价和预测未来一周蔬菜补货量及定价的问题,构建了灰色预测模型。这个模型能够基于历史数据,对蔬菜的需求量进行准确预测,从而帮助我们制定合理的补货计划和定价策略。在建模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了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软件工具,对模型进行了反复验证和优化。虽然比赛期间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团队间的默契配合和相互支持让我们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每当遇到难题时,我们都会集思广益,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这种团队协作的精神,不仅让我们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让我们在彼此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经过这两年多的考验与磨砺,我荣幸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这不仅是对我个人品德和能力的肯定,更是对我未来责任和使命的赋予。自大学入学以来,我一直担任班长这一职务,时刻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一个人,努力团结和带领同学们奋发有为、积极进取。我始终牢记党的培养和教育,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无论是组织班级活动,还是处理日常事务,我都能够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地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做好前后保障工作,做到尽职尽责。同时,我也虚心学习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力求做到一专多能,以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时代的重任和历史的使命,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为高素质的文明学生,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在遭遇困境时,要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因为只有毅力才能引领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奉献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我们要学会在平凡中寻找不平凡,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因为真正的态度往往就藏在这些细微之处。作为党员,我更加明白自律的重要性。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我们党员应有的品质。
这一系列经历,如同一块块精心雕琢的拼图,逐渐汇聚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勾勒出我那段既充实又多彩的大学生活。它们不仅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更在专业知识与创新能力上为我铺设了一条坚实的成长之路,实现了从青涩到成熟的华丽蜕变。每一次挑战都成为了磨砺意志的试金石,每一次尝试都点燃了创新思维的火花。如今,当我回望这段旅程,心中满是感激与自豪。感激那些陪伴我成长的人与事,自豪于自己在专业领域的深耕细作与不断突破。这些宝贵的经历,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也激励我继续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未知,用创新的翅膀飞向更加广阔的天空。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带着这份积累与成长,勇往直前,书写更多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